7月19日晚7时,“苏超”第七轮首个比赛日南通队在主场迎战盐城队的比赛尚未拉开帷幕,环西文化广场第二比赛现场灯火如昼,一场特殊的“生命守护赛”已悄然打响——南通职业大学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通青银龄”志愿服务队联合南通市红十字会,带着“急救能量站”和满腔热忱,提前进驻这片即将沸腾的观赛区,为万名球迷的生命安全筑牢“隐形防线”。
从“看球席”到“急救课堂”:把救命技能送到观众身边
距离比赛开场还有半小时,身着红十字T恤的志愿者已在环西文化广场入口主干道旁支起了“急救能量站”,站内AED除颤器、创伤急救包、中暑防护包整齐排列。
“01、02、03......30!现在吹两口气!”急救培训区传来清晰的指令声。志愿者双膝跪地,双手交叠在模拟人胸口,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现场教学,身旁的市民跟着节奏轻声默念数字,手指不自觉地在按压比划。
另一侧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区更像一场趣味互动。志愿者用手势比划出“剪刀、石头、布”:“剪刀找肚脐,石头放空拳,布掌往上冲!”他一边念着口诀,一边用模拟器材演示。简单易记的口诀配合动作示范,吸引不少路人加入练习。通过“看演示、跟口诀、练实操”三步学习法,完成动作成型记忆,市民们离开现场就能带走救命技能。
体育精神与生命守护的同频共振:用专业诠释“热爱”的双重含义
体育精神与急救理念本质相通,都是对生命的极致尊重。“通青银龄”志愿服务团队由药学、安全工程等专业师生组成,自组建以来便长期深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安全用药科普等领域。此次进驻“苏超”第二现场,既是服务大型赛事的创新尝试,更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下一步,团队将把“赛事+急救”模块化方案向全市马拉松、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推广,积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从“单场守护”到“长效护航”:让“人人会急救”成为城市新时尚
随着终场哨声响起,南通队2:1战胜盐城队,成功锁定榜首。“通青银龄”的“加时赛”却刚刚开始——志愿者们迅速整理物资,核对急救包数量,为下一场城市级活动更新“生命地图”。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他们用这场不打烊的“生命护航”,将应急科普的种子播撒进城市肌理,为“健康中国战略”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图/文:徐秋红;审核:姚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