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围绕“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这一主题,11月26-27日,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防治艾滋病宣教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增强预防意识,消除社会歧视,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健康与爱的教育。
携手防“艾”,青春同行
活动前期,为了在学生群体中筑建“相互关爱、防艾抗艾”的沟通桥梁,11月22日到24日,药管242班孙义睿同学代表学院参加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班。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在青年人中挑选合适人选,通过他们向与其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朋友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通过培训,孙义睿同学学到了宝贵的防艾知识,她表示将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积极传播防艾理念,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多种形式向过往学生传递防艾知识,包括防艾宣传、发放红丝带以及爱的抱抱等。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驻足观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重要的健康知识。
知“艾”防“艾”,青春无“艾”
学院团总支书记徐秋红就艾滋病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的传播途径、必要的传播条件、感染艾滋病的危害和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普及,加深了同学们对艾滋病防治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正视艾滋、关注艾滋,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自尊自爱自护意识,做健康、安全、负责任的选择和决定,切实筑牢防艾的思想防线。在“圆桌青年说·艾滋”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互动,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对艾滋病防治的新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将正视艾滋病,不害怕、不轻视、不偏见,并将努力成为防艾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利用所学的知识让身边的人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佩戴红丝带,传递关爱
宣讲结束,志愿者们为每一位到场的学生亲手佩戴红丝带,并耐心地讲解了红丝带的象征意义——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红丝带不仅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标志,更是传递爱与希望的纽带。通过这一简单的举动,志愿者们传递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重视。
以爱之名,关“艾”生命
志愿者戴上“艾滋病患者”的牌子,发起“爱的抱抱”活动,路过的学生纷纷热情地参与拥抱“艾滋病患者”活动中。这是一个“零歧视,满关怀”的拥抱,大家纷纷表示,要打破对艾滋病患者的固有偏见,用理解和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因为“歧视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
此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等,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对“爱的抱抱”活动也纠正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倡导了包容、关爱的社会氛围。学院将继续深入宣传青春健康知识,引导青年人选择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共建健康校园。
(图/文:徐秋红;审核:姚弘)